進入六月下旬以來,票據市場貼現利率不斷走高。據“中國票據網”報價資訊。截至本月26日,利率已推高至1.36%。左右,而此前的轉貼買斷利率多在1.2%。或以下。雖然表面看起來,這只是一種溫和的上漲,但超過13%的升幅還是讓不少市場主體感到驚訝。
實際上,此番利率調整基本上被認為在市場預期之內。原因有三:一是近期銀行間市場資金拆借利率漸次上升,短期回購資金利率達到1.0%以上,而這自然會在票據上有所反映;二是一段時期以來,監管部門明顯加大了監督檢查力度,對票據業務提出了一系列風險提示。而商業銀行也不約而同地開始調控。無論是承兌,還是貼現,都在進行適度調整、規範操作。不少機構還規定了內部硬性的數量化調控指標,對新增貼現與新增貸款或存款的占比作出了比例限定。身置市場之中,會明顯感受到這段時間調整壓力的存在;第三個原因,同時也是最為潛在的因素,就是票據利率長期以來,被壓制在一個不合理低位,此處的“不合理”是指難以讓商業銀行承受甚至是與成本的事實倒掛。因此,此輪回升,更容易被人理解為市場理性回歸。
通常市場波瀾起伏之際,也正是市場機會蘊藏之時。因此,近段時間利率的上漲,普遍為市場機構所叫好。從交易情況看,買盤增多,不少機構已開始逢低買入,準備做多。短期看,這一操作具備一定的可行性。特別是通過前幾年經驗看,基於種種原因,利率通常會在月末季底短暫升高,過後下降,形成所謂的“月末季底”行情。不少機構借機牛刀小試一把,且屢試不爽。但近兩年來,上述階段性行情已表現的不太明顯,如今年年初以來的利率水準就一直較低,幾無變化。
與短期行情相比,人們更關心的是市場長期的表現。與其他投資品種一樣,票據市場的長期走勢,依舊與經濟形勢緊密相關。以目前看,國際國內的形勢雖不甚好,多個世界經濟體的復蘇之路依舊漫長,但主流的觀點普遍認為世界經濟特別是國內形勢已經向好,通脹預期開始加劇,包括股市、房市在內的多種資產價格連續被推高。而貨幣政策也多被認為在保持總的基調不變的同時,或適時適度微調。依經驗,票據利率與通脹水準呈現出正相關性。從長期看,或者說從下半年開始,票據貼現利率走出泥潭,迎來上升值得期待。